首页
> 财政专题 > 财政党建

浙江嘉兴:攻坚克难 统筹保障 以财政改革推进“最精彩板块”建设

文章来源:嘉兴市财政局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11日 12:28  |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后,嘉兴市提出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的决策。作为红船旁的财政部门,嘉兴市财政局始终将改革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数字化变革为动力,攻坚克难、统筹保障,提升财政系统支撑能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和市域一体化大背景下更好地发挥“财为政服务”作用,努力提供可推广、可复制、可展示的改革成果。

以预算绩效一体化改革,推进集中财力办大事

(一)统筹衔接“四本预算”。

一是统筹一般公共预算,确保收支平衡。坚持全市一盘棋,确保完成“十三五”收官之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超千亿、五个市(县)财政总收入均超百亿的目标任务,积极做好统筹文章,强化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债券融资管理。开展重大项目筹资机制改革,研究居民饮水工程、军民合用机场、市区有机更新等重大项目资金保障方案,综合运用财政国资协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多方撬动社会投资。二是统筹政府基金预算,厚植可用财力。积极探索土地资源管理新模式,按照土地规划“一个调子”、土地储备“一个池子”、土地出让“一个口子”思路,建立起以规划为引领,土地开发计划为抓手,预算资金为支撑的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新机制,优化土地统筹和运营能力。三是统筹国有资本预算,提升运营能力。积极支持国资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嫁接重组上市,今年嘉通、嘉城分别与上海城建、上海建工组建合资公司,重组建立长三角规划设计集团,有效提升国有资本运营能力。全面构建财政、国资协同机制,完善财政资本金投入方式,采用安排国企注册资本金、贷款贴息的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市财政局共注资国资公司30.6亿元,撬动资金150亿元以上,全面增强国资融资造血功能。四是统筹社保基金预算,增强保障能力。一方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坚决落实好各项社会保险费减免政策,今年全市已累计减免各项社会保险费97.31亿元。另一方面,启动社保基金风险预警机制,提前谋划运用好社保风险准备金,积极向上争取补助政策,去年以来全市共获得养老保险调剂金补助13.05亿元、失业保险调剂金补助3.49亿元,弥补收支缺口,确保基本民生。

(二)统筹盘活“四资财源”。

一是全过程统筹资金保障。推进全口径预算体系建设,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全力盘活各级沉淀的存量资金。建立健全财政账户清理工作机制,目前已清理回收财政应付款应收款资金11.05亿元、盘活结余结转资金21.05亿元,支持全市重大政府投资。加大财政支出优化整合力度,从严控制公务支出,节省资金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及民生项目需求,2020年已压减“三公”经费等资金6.60亿元,2021年上半年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执行数同比下降20.8%。二是全环节覆盖资产管理。发挥资产管理职能作用,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提升国有资产使用绩效。制度上构建了从“入口”到“出口”全环节覆盖的制度框架,系统上依托资产云服务平台对全市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数据上准确登记资产卡片信息确保“一卡一物”、不重不漏。开展房产专项清查,摸清了总数1427处、面积256.39万平方米房产情况;建立房产信息三维天地图,实现可视化、可处理、可分析;开展房产分类处置,对近50万平方米房产划转国资公司、机关事务管理中心或下放各区;盘活资产经营收益,已通过公开转让等方式退出股权回收投资5092万元;建立资产调剂使用机制,发挥公物仓调剂平台作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三是全链条布局资本运作。发挥资本在生产力布局中的引导作用,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现代化,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关键项目投资,提升产业能级,落实首位战略。创新财政支持科技创新和项目招引机制,组建注册资本100亿元的嘉兴长三角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构建金融股权投资、政府产业基金、资产管理业务体系,促进优质资本、项目、技术、人才向嘉兴集聚,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支持全市实体经济发展。四是全生命周期资源盘活。建立土地资源和资金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以“土地资产”“土地储备”“土地出让”三个库为基础,实现土地资源和资金相衔接,以可视化天地图为辅助的土地信息管理平台,实时动态掌握土地开发、储备、供地全方位信息。绘制国资公司土地资源“宗地画像”,通过开展国资公司土地资源清查工作,实现“土地资源全面掌握”。通过对清查成果挂接“宗地画像”,掌握土地资源家底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重点及难点,目前共绘制“宗地画像”506宗,涉及土地面积28862亩。

(三)统筹推进预算绩效一体化。

一是突出精准高效,促进预算编制科学性。运用智能指标库对1200余个项目开展绩效目标编制审核,基本实现了绩效有标准、可衡量、可比较;建立资金预警机制,跟踪重大项目预算资金的支出进度与项目进度的匹配度;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启动“百亿”评价计划,由项目评价向政策评价拓展。二是突出激励约束,提升绩效管理有效性。强化绩效考核,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专项资金改革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做实结果应用,初步建立了评价结果的反馈整改、通报与报告、预算应用、信息公开等四项机制。三是突出综合集成,推进绩效管理数字化。积极打造全省绩效管理“金名片”,通过业务梳理、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基本建成预算绩效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共通,初步构建了覆盖全面、业务协同、上下贯通、开放共享的绩效大数据应用格局。四是突出问题导向,部署开展“百亿”大监督。围绕“三大攻坚战和惠民惠企” “专项资金和资产管理”“疫情防控和促发展”“过紧日子措施”等4大类25项项目开展监督检查,涉及财政资金221.21亿元。建立外部联合监督机制,与审计、纪委监委纪检监察联合开展专项资金、公款竞争性存放等监督扶贫资金检查,加大问题整改力度。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提升预决算公开水平,建立完善重大财政资金项目评价结果报告机制、评价结果公开机制。

以攻坚克难系统性变革,对冲经济下行保稳定

(一)把准龙头稳经济,加快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立足市域一体化大背景构建财政预算体制机制,着眼系统化集成、全流程整合、全闭环管理,开展“预算管理一体化”试点工作,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制度+技术”的管理机制,增强预算约束力和执行管理,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前瞻性。完善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机制,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原则,配合市域一体化发展改革工作,开展市区财政体制调研、测算和调整工作,对医疗卫生、科技、教育、城市管理等事权进行梳理,合理划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充分调动地方财政稳经济促发展的积极性。完善市区两级资金统筹机制,出台《中心城市品质提升“十大专项行动”项目资金分担机制》《重大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统筹机制》,形成两级财政和国资的合力,强化中心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保障。健全零基预算管理,加强部门预算的顶层设计,做实项目库分级分类管理体系,改革预算项目库管理框架,使项目管理从“扁平化”向“立体化”迈进,将原有1800多个项目整合为400多个一级项目。开展市级政府专项资金改革,修订《嘉兴市政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按照“压实责任、绩效优先”原则开展七大专项资金自查整改,从120多项清理整合到19项。以最快速度抢抓政府债券政策“窗口期”,探索建立债券全生命周期预算管理机制,推动形成重大项目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建成一批的滚动接续效应。2020年以来,全市获得新增债券额度290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额度256.9亿元,极大地缓解了偿债压力,持续优化债务偿还期限结构。

(二)精准直达惠企业,推进预算执行提质增效。

严格落实惠企纾困减负各类政策,做好“两直”资金分配、拨付与监控,确保资金直接惠企利民,缓解基层和企业资金困难。运用财政金融工具全面落实财政贴息,发挥金融在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中的作用,制定出台嘉兴市再贷款财政贴息办法,给予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贷款主体最高40%的贴息,力度全省最大,目前全市再贷款支持发放贷款340.58亿元、贷款户数2.8万户。完善预算执行分析机制,把控收入进度和支出进度,均衡财政收入入库和预算支出。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不断优化转移支付资金结构,增加区级政府财政资金自主分配权,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持续推进政府性资金存放改革,在指标设置上既考虑安全性,又考虑引导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加大金融创新,在全省率先开展社会保险基金账户招投标工作,有序推进非税收入账户、土地出让金账户等招投标工作,率先开展社保基金竞争性存放,通过精算模型进行测算工作。

(三)守准底线保民生,统筹疫情防控社会发展。

在浙江率先推动建立全市疫情防控物资采购平台,充分发挥了财政职能作用,受到国务院表扬。统筹管理全市防控资金和物资,打破分头作战和信息孤岛被动局面,资金筹措“一本账”,物资进出“一个库”,统一扎口管理,实现高效保障。完善采购调拨流程、平台物资核算两个全过程闭环管理,全过程采用“一支笔”审批,实现各部门集中办公、集体决策、快速响应、当机立断的全过程闭环高效管理,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数据流“四流融合”。全力保障基本民生,2021年全市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从860元提高到920元,提前2年完成低收入人群扶持规划。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实现16年连涨,基本养老金支出比去年同期增长10.16%。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继续保持逐年增长。助农惠农优化服务,按照“抓紧兑现、集中兑现、简便兑现”要求,全面推进财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地兑现。加快政策兑现进度,实行“先拨后审”“财政预拨”,目前全市惠农政策兑现2.9亿元,兑现率100%。

以科学高效数字化转型,打造财政样板助发展

(一)加快财政数字化转型。

财政核心业务加快“上云”,推进信息化资源的整合,继政采云、预算云、核算云之后,今年已成功上线了资产云2.0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发“国有资产清查系统”“嘉兴市建设项目天地图系统”“土地资源与资金一体化管理系统”等可视化数据应用系统,有力推进财政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开展预算管理一体化试点,着力解决预算管理综合性、统筹性不够,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滞后等预算管理瓶颈性问题。优化与精简审批环节,再造预算执行管理流程,压缩预算单位账户审核、审批办结时限,做到开户预审“一次不用跑”、开户审批“最多跑一次”,审批也从6个减到3个环节。梳理部门间最多跑一次事项,通过深入调研、流程再造等系列措施,梳理部门间办事事项26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一次不用跑”。

(二)推进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应用。

拓展深化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强化政务数据的协同应用,开展政府非税收入从项目管理、资金缴纳和退付、票据提供到资金清算缴库等全流程数据化管理,实现全市所有非税项目纳入公共支付平台应用,非税收入电子票据同步完成全覆盖,缴款人既可以通过电子邮箱接收查验电子票据,也可以在 “浙里办”APP、支付宝、微信等各类渠道获取查验电子票据。以智能便民为方向,全域推进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等其他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创新,全市已累计开通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机构、慈善基金会、社会团体等用票单位3611家,今年以来已开具各类财政电子票据2312万份,金额超过942亿元,年底前基本实现全市财政电子票据全覆盖。

(三)深化政府采购“政采云”平台应用。

为全省“政采云”平台首批试点地市,率先实施全市联动试点、全域同步上线,在深化运用“政采云”过程中,利用平台数据资源和技术优势,倒逼财政管理流程的升级改造,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落实“上门服务至少一次”改革,实现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设嘉兴精品馆和政采贷产品,为政府采购支持科技创新及人才发展政策提供服务保障平台,已有100余家创新企业入馆、数百件创新产品上架,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嘉兴品牌。开发线上普惠金融产品“政采贷”,扶持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目前“政采贷”合作银行达21家,2021年上半年全市授信金额4560万元,放款金额1617万元。全市贯通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运行,提高采购效率,节约经销成本,零星采购从计划到验收较原先线下的最短至少5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实现政府采购领域制度创新,为全省“政采云”推广、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提供嘉兴经验、嘉兴样本。

来源:中国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