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政专题 > 品牌建设

“金水桥”服务品牌创建巡礼

文章来源:嘉兴市财政局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4日 14:50  |  点击数:

 

 
为民服务同心汇聚,金水桥边百舸争先。秉承“先行一步 走在前列”的要求,嘉兴市财政局地税局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上创品牌、出精品、补短板、当标尖,深化“金水桥”品牌,践行“两学一做”。
金:寓意财政,铸就字服务品牌,追求服务上的精益求精,同时也包含了财税部门实施的金财、金税工程,反映服务信息化、高效化的发展方向。水:寓意税收,契合嘉兴水乡之意;同时,水也指代人民群众,指财税服务泽润嘉兴、普惠民生。桥:寓意连心桥,指在财税部门与人民群众间架设起一座连心桥,双方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金水桥服务品牌的引领下,全局干部职工确立了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嘉兴经济转型发展服务,为“两创”战略、“两美”嘉兴服务的理念,围绕中心,结合本职,分项创建,共享成果,形成一个支部一个品牌、一个品牌一面旗帜的生动局面。2015年,“金水桥”服务品牌被命名为市直机关服务品牌。
金水桥就是连心桥
多年来,嘉兴市财政局地税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作为财税部门每年不变的主题,坚持每年下基层、访企业、解难题,面对面、手牵手、心连心。在“金水桥”服务品牌的引领下,财政处室实施“沟通面对面服务零距离”项目,地税处室实施“用心倾听 真诚服务”项目,开展财税服务镇、街道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现场解决和解答基层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转型发展服务年”活动中,实施“阳光地税”,开出“地税快车”,组成10个服务小组,由局领导带队,组团服务凤桥镇、塘汇街道78家规上企业,解决了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在经济形势相对低迷、部分企业信心不足的背景下,综合处室实施“创业光彩、纳税光荣”项目,联合嘉报集团、广电集团,策划开展主题税收宣传活动,“诚心换诚信”,营造企业发展良好舆论氛围,树立企业发展信心。
金水桥就是惠民桥
多年来,嘉兴市财政局地税局紧跟党委政府重点决策,增强看齐意识,将加快转型升级、普惠民生发展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整合财税政策和资源。一方面,在“金水桥”服务品牌的引领下,财政处室实施“清费减负惠民利企”项目,地税处室实施“创业创新 政策伴行”项目,“唤醒沉睡资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集成财税80条政策措施,打出转型升级组合拳,持续推进惠民工程。在实施“清风行”项目的过程中,开展金桥连心携手同行工程,适应“营改增”、国地税合作、“金税”三期上线工作,“问需求、优服务、促改革”,深化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落实“两优一提”工作。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实施“阳光采购”项目,在全省率先开展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信用融资试点。不折不扣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减费降负服务民生”,2012-2015年全市财政地税部门共减免各项税费143.28亿元,通过“真金白银”的实惠,帮扶企业渡难关。另一方面,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架连心桥建阳光基金体系”,以产业基金主导,重点投向信息经济、环保、健康等前沿产业,使嘉兴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抢得改革先机,喝到“头口水”。
金水桥就是幸福桥
多年来,嘉兴市财政局地税局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作为财政支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两富”、“两美”嘉兴建设。围绕“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推动我市入围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围绕“结对帮扶兴农富农”,支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每年保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三分之二以上。大力推进“五水共治”,确保“治水”资金绩效。实施“退畜洁源”项目,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用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大力推进“五气共治”,支持废气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实施“为民理财”项目,支持教育现代化建设,保障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实施“夕阳更红”项目,完善社会保障,实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调整养老金、基本生活保障金财政补助标准。深化“平安嘉兴”建设,全力保障G20峰会、互联网大会,保障平安建设“十一连冠”和县市区“满堂红”。
金水桥就是口碑桥
在“金水桥”服务品牌的引领下,嘉兴市财政局地税局在凝心聚力中争当标尖,在争先创优中收获荣誉,在服务群众中树立口碑。一是抓队伍,综合处室围绕“关爱之家”项目,实施财税“选育优苗、岗位成才”百人计划,助推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群团组织围绕“优好佳”、“活水源”项目,全面构筑干部职工关爱体系。全局通过搭建激励展示平台,表彰“五强”先进党支部、“三型”好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凝心聚力,激发干部职工走在前列、争当标尖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