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政动态

科技智治 警民联治 海陆同治!普陀区财政助力打造沈家门渔港“港域智理”2.0

文章来源:市财政局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11日 09:31  |  点击数:

沈家门渔港是“世界三大群众性渔港”之一,高峰时船舶云集万余艘,上岸渔民5万余人,治安管控压力较大。今年以来,普陀区财政局根植区域“共建、共治、共享”的“海上枫桥”理念,强化财力精准保障,通过科技智治、警民联治、海陆同治,全方位助力打造“港域智理”2.0。截至目前,本地2000余艘船舶均搭载北斗示位仪等设备,380艘远洋船舶均接通卫星电话。

一是远程+现场,探索管港科技应用。根据“一港两岸”地势,投入资金685万元,点、线、面构建港区智能高速感知网。搭建数据汇总网络后台,统一数据融合、处理和分发。布建雷达、AIS、人脸识别、鹰眼等物联感知设备1200余套,增设前端监控站点46路,联网10个重点社区和场所。拓展AI实景指挥平台,“无人机巡航+4G高清对讲机+现场警力”三结合,警情秒级响应、实况记录。目前,采集数据500万条,解决涉海纠纷81起,移交违6艘规船。

二是定点+流动,筑牢护港无缝“蓝盾”。结合百年渔港历史、气候及口岸人船快进快出实际,投入100万元,构建固定式与流动式相结合特色警务模式。建立7个定点上岸码头站+1个流动码头联勤警务站的港区“1+7停车场式”管理模式,严密“人船物”管控。今年以来,港区接警量、刑事和治安案件分别下降13%、9.7%和24.22%,争抢泊位、无序靠泊引发的事故纠纷下降27%。

三是海上+陆地,集聚全民治港合力。投入300余万元,发挥公安、红十字会和民间合力,构建协同化解纠纷体系。设立“海上调解中心”“海上治安员”“船头东海渔嫂”“近海名老大调解员”等310人共41支群防群治队伍,化解纠纷49起。在陆上,建立1警+6保安的“渔都保安联巡队”清单化临检机制和海鲜排档业主“紫袖章督察队”,调解涉旅纠纷14起,查处经营场所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