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海宁市“三个坚持”为“双减”政策高效落地增速赋能

文章来源:省财政厅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05日 10:31  |  点击数:

一是坚持公益性,把准“双减”航向。建立“财政投入+服务性收费”的课后服务保障机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拓宽投入渠道,为提升公办教育质量筑牢根基。从2014年起开展常态晚托,相关经费由“政府买单”。2019年起延长晚托,家长承担300元/生·学期、市财政补助200元/生·学期。2021年上半年数据显示,该市99.75%的小学生和99.79%的初中生参加了课后服务班;全市53所公办小学、初中,共开展690余个包括科技、篮球、绘画、曲艺等在内的特色班,实现“自愿自选、全域覆盖”。

二是坚持数字化,加装“双减”引擎。率先运用App端数字化工具,打通教育局端、学校、家长和学生、第三方教育服务机构信息壁垒,解决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涉及的监管、统计、通知、安全和教学等问题,破解课后服务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打造规范高效的特色区域课后服务。

三是坚持托管式,倍增“双减”效益。试点暑期托管服务,2021年暑期在部分学校开展小学生暑期托管,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意义的暑假。探索农村校外教育路径,依托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农村孩子带去丰富多彩的暑假课程。如通过乡村“复兴少年宫”开展托管工作,邀请非遗传承人当老师,为农村孩子讲授非遗灯彩制作,深受家长和孩子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