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义乌市财政局坚持以财辅文,以文化人,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多举措支持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近日,义乌市成功创建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集中财力 文化设施全维度覆盖
集中财政资金,逐步构建起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网络健全的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城、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2018年以来,市财政累计投入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专项资金1.29亿元、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及运营补助资金1.15亿元,在全市范围建成市级文化场馆4个,镇街综合文化站(文体综合体)14个,图书馆分馆15个,悦读吧165个,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449个。其中,义乌市文化馆和义乌市图书馆为国家一级馆,市图书馆馆藏图书128万册,年借阅量101万册次,服务读者122万人次。
多元投入 社会力量全要素参与
参与制定《义乌市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3年来累计兑现民办公共文化服务资金769万元,引导并撬动社会资本近亿元参与文化服务建设。每年引进各类高质量演出、画展、讲座等170余场,组织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非遗展示等活动1200场以上,开展“送戏下乡”公益演出活动150场以上。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3万余场次,被列入非遗目录的项目143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1人。
均衡发展 文化服务全方位共享
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助力打造义乌商城特色文化品牌,引进精品展览与演出,培育“文化艺术节”“江滨之夜”文艺晚会、“商城大讲堂”等品牌文化活动。关注特殊人群文化权益,针对外籍人士集聚的情况,在文化馆及外国人集聚社区的场所建设一站一特色的丝路文化驿站,促进多元文化交融,建设地域特色鲜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