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乡市财政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优化资金配置,重塑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桐乡文化软实力,助力“风雅桐乡”建设。
夯实公共文化阵地 促全民参与
按绩效考核结果对各镇(街道)及村(社区)落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补助资金,同时对新建公共文化场馆和嘉兴市级非遗小镇进行阵地建设补助。2021年,市财政落实788万元用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维护、运行管理、阵地建设等,助力形成“市、镇、村三级文化圈层”和“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促进公共文化公益化均等化普惠化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建成乡镇文体中心11个,其中省特级站8个、省一级站3个;建成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礼堂176个;6个镇(街道)获评浙江省文化强镇。
打造群众文化品牌 促文化传播
打造“群众文艺菊花奖”“文化礼堂排舞大赛”“桐乡好声音”“桐乡好故事”“农村文化礼堂e路行”“我们的村晚”等系列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挖掘节日内涵、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提高居民文化参与度。同时,常规开展流动图书、艺术展览、讲座论坛、教育研学等活动。2021年,市财政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3000万元,累计开展文化下乡演出活动610场次,受众超7万人次;举办公益培训班40余期,培训市民1000余人次;举办“伯鸿讲堂·桐乡”全民公益文化讲座35期、“桐乡记忆”乡土文化公益讲座20期,云直播点击量超80万人次;开展 “阅读六进”活动407场,参与读者7万余人次,最大程度发挥文化阵地的辐射作用。
培育特色非遗文化 促文化革新
全面铺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特色街区建设,2021年特设专项资金300万元,创建浙江省蚕桑丝织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打造杭嘉湖地区蚕桑丝织文化传承保护的桐乡样板。举办“清明轧蚕花”、端午民俗风情活动、中秋民俗荟、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系列活动,下沉到各镇、村,当地民众深度参与,提高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获得感。建成桐乡市蚕桑丝织传统工艺工作站,重点开发濮绸、蓝印花布、手工彩拷话等具有桐乡代表性特征的非遗项目,支持文化焕新,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让文化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