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宁市财政局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稻渔综合种养”生态农业,打造共同富裕示范点,探索出一条稳定农业基本盘、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新路子。截至目前,海宁市共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近6200亩,稻渔主体39个。
稳粮增效 让“稳”的根基更深
坚持以“稳粮增效”为前提,以“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为原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探索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每年出台粮油产销政策,完善粮食种植直接补贴政策,优化农机服务作业补贴。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新型农作制度,支持产业链绿色高效融合发展。印发《关于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支持农业设施设备投入,对各类主体投入100万元及以上的“稻渔共生”项目,给予设施设备投入40%以内的补助;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广新型种养模式,对开展连片30亩及以上的稻渔等综合种养共生、轮作模式的农业经营主体,按新增种养面积分别给予800元/亩、300元/亩的一次性设施补助。截至目前,累计补助“稻渔共生”项目15个、金额345万元。
富民增收 让“富”的旋律更响
通过采用“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方式,推广标准化、规范化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持续扶持农村合作社规模经营,支持粮食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创新,将合作社发展作为农业“三项补贴”综合改革试点的核心和重点,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如:斜桥镇的澳洲淡水龙虾“稻虾共养”模式中,鼓励农户通过将承包经营土地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向稻渔综合种养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的特色产业,推动稻渔生态种养与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深度融合,相较于单纯种植杂交水稻,首年即增收约1700元/亩,次年起增收约6000元/亩,经济效益显著。2021年,全市实现亩产虾苗40公斤,亩产成虾104公斤,小龙虾亩均产值3328元;水稻稻谷亩产605公斤,产值1694元;稻虾合计亩均产值5022元,亩均利润2822元。
生态增益 让“绿”的成色更足
通过科学设计稻渔种养模式、品种和密度,有效发挥稻渔生态系统的生态防病机制、资源综合利用及肥药减量作用,进一步优化种养模式,引领绿色发展。鼓励提高农肥综合利用水平,对收集本市农作物秸秆并进行综合利用的,按干草收购量给予150元/吨的补助。目前,全市“稻虾共作”已建立水稻—小龙虾“369”模式,引进全喂入式收割打捆一体机,一次性完成稻谷收获、秸秆打捆,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生态效益显著。同时,以稻田害虫作为澳洲淡水龙虾的食物,降低饲料成本;以澳洲淡水龙虾产生的粪便和残饵为稻田增肥,实现产出的稻米绿色无污染,让农业生产绿色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