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临近,又将迎来防汛防台的关键期。作为全省13个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县(市、区)试点之一,海盐县财政局不断深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综合减灾能力,荣获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质量优秀奖。
一是推进数字化建设,让灾害研判“更智慧”。积极打造自然灾害防控、应急救援、防汛物资储备等平台,推动自然灾害风险防控体系智能化、现代化。结合灾普成果,投入财政资金290万元开发应用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平台,实现多跨协同和多场景业务应用,提升抵御风险与抢险救援能力。投入财政资金387万元用于海盐县应急资源在线等平台建设,面向全县域、全品类、全社会归集应急资源数据,实现应急物资从采购、入库、出库、运输、盘点、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是推进两化创建,让应急管理“更规范”。安排财政资金88万元补助全县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可视化建设,在嘉兴市率先实现118个避灾安置场所“两化”建设全覆盖。完善“学+练”培训制度,围绕标准化建设、避灾安置场所管理、防汛系统使用操作等内容,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使各级基层人员掌握规范要求,熟悉操作技能。引入“管家式”服务模式,聘请第三方机构团队力量,每月对镇(街道)、村(社区)建设管理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抽查,提出专业的指导意见。建立完善工地人员转移安置机制,定期排摸临时避灾点和工地清单,通过播放红色电影、观看奥运赛事、开展文艺表演、举办集体生日等方式打造“红色幸福”安置点,提升安置点舒适度。
三是推进标准化建设,让基层预警“更灵敏”。安排专项资金414万元建成县、镇、村三急应急广播平台和809个室外公共应急接收终端,制订发布县级应急广播类规范,提升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目前,该县已有18个村(社区)被授予国家级、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开展新农村消防设施配置提升工程“三年计划”,将新农村消防安全保障项目纳入县政府民生实事工程,全年投入资金1211万元,完成53个新农村集聚点消防设施配置提升工作,受益农户13584户。设立50万元应急救治备用金,用于垫付自然灾害事故等产生的医疗救治等费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