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振生猪养殖企业市场信心、防范养殖风险,温州市财政局创新推出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通过财银险三方协同,优化投保路径,一体推进财政预算先行、银行放贷、保险兜底机制,极大程度提升全市生猪稳产保供能力。自2022年7月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落地以来,市县两级财政共补贴保费1352万元,撬动保险保障规模约3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已赔付超2000万元,赔付率超过100%。
一是创新投保模式,以多方联动护航发展。联合农业、市监等部门成立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攻坚小组,梳理近5年来生猪价格波动情况,通过数据收集、走访调研和部门研判等方式,科学测算生猪生产综合成本,将全市生猪目标价格确定为18元/公斤,并将其作为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理赔基数。协同银行和保险机构创新推出生猪贷理财产品,将生猪养殖企业保费由100%降为30%,差额部分由市县财政予以补足,减轻企业投保压力。同时,突破传统投保模式,支持企业以银行贷款支付保费,助推企业“零成本”享受保险产品。该保险产品运行以来,在生猪价格最低迷的5个月,生猪存栏量仍逆势增加20%,全市生猪稳产保供的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是支持重点头部,以规模效应激发活力。紧跟中央支持生猪规模养殖的战略方向,坚持“不撒胡椒面”原则,规定生猪养殖规模达到3000头以上的作为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准入门槛,确保财政扶持更聚焦、更精准。借助生猪养殖头部企业资金雄厚、资源丰富、抗风险能力强等优势,精准匹配保险行业防风险要求,以保险托底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推动全市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如乐清市华统牧业有限公司在一年内就扩大生猪存栏4.6万头。在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推动下,5个试点县的生猪存栏量从一年来最低的46.5万头增长至57.27万头,极大提升全市生猪稳产保供水平。
三是聚焦风险防范,以制度建设保障安全。强化属地主管部门职责,以生猪养殖企业投保数量为依据,通过保险公司现场核实,属地主管部门二次复核,确保投保生猪真实存栏,避免企业虚报头数套取补助。持续加大对投保企业的监管力度,要求放贷银行和保险公司不定期对投保企业进行现场走访,动态掌握生猪养殖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放大数字赋能作用,加强生猪养殖企业银行账户监管,若企业使用银行贷款支付保费,当赔付款到账时,银行监管系统将自动启动还款程序,确保赔付资金优先偿还贷款,有效避免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