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浔区财政局不断完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优结构,强引导,活资产,集成推进荻港省级“未来乡村”建设,以财政力量推动乡村振兴、百姓共富,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南浔特色的财政助推绿色发展之路。
一是突出“精准投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聚焦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因村制宜制定“一村一策”,改变过去“撒胡椒面”方式,统筹整合上级财政补助、区财政预算安排等各级财政资金用于乡村绿色振兴。累计投入1.7亿元,支持荻港村景区化改造,保留、修缮历史景点40余处、古宅36座,关停搬迁油脂企业32家,改造危旧房109幢。积极支持“互联网+”智治模式,运用“一码通”等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便民服务就近办、马上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二是突出“政策引导”,助推产村融合发展。聚焦荻港传统古村落鱼桑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参与三产融合提升。围绕“一产提档”,投入500余万元支持荻港桑基鱼塘、水产养殖等两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桑基鱼塘”农渔品牌已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桑基鱼塘水产品均值提升约150%,年销售额超亿元。围绕“二产提效”,纵向推进农产品加工链,引进总投资8000万元的桑基鱼塘农产品加工项目,研发生产“桑陌系列”特色小吃。围绕“三产提能”,引进总投资近2000万元的鱼桑研学亲子乐园等项目,每年吸引游客近8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000万元。
三是突出“财企协同”,创新资产盘活模式。聚焦传统模式创新变革,落实市区两级财政资金1200余万元,实现“公司+集体+农户”利益共享,盘活桑基鱼塘生态资源。强化“企业+村集体+农户”合股模式,实现荻港村桑基鱼塘1007亩核心区域土地、鱼塘流转,村集体租金收入每年增加123.8万元。固化“镇村+企业+农户”联结模式,通过村企结对,企业以订单形式向当地及周边农户收购农产品,带动农户每年增收6000余元。优化“村集体+闲置农房+农户”改造模式,吸收国企资本1.2亿元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统一回收闲置农宅进行集中改造,新增民宿18间,村域内饭店、农家乐餐位数增加至3600余个,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