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政动态

义乌市以“三心”服务推进健康老龄化建设

文章来源:省财政厅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08日 09:55  |  点击数:

近年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义乌市财政局持续加大财政支持保障力度,通过完善预防保健服务、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推动长护险等举措,加强老龄健康服务工作。

一是开展“安心”服务,完善疾病预防保健模式。进一步提高城乡参保居民免费健康体检补助标准,实行“1+N+X”健康体检模式,即在常规项目基础上,为65岁以上参保城乡居民提供14个自选项目,各体检机构根据居民个性化需求,扩展自费项目,其中常规项目经费由财政给予补助,2022年共支出老年人健康管理相关经费1118万元。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长期卧床、出行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居家护理、居家康复、居家健康监测、移动诊疗、移动随访等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费由财政、医保基金及个人分别承担40元。全面推进老年群体流感疫苗接种等惠民项目,2022年为10万名60周岁以上的居民提供一次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服务,财政保障资金161万元。

二是开展“省心”服务,推动多元医养结合服务。率先开设医养结合照护中心,鼓励二级以下医院依托长护险政策,利用闲置医疗资源开设医养结合照护中心,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市财政根据收治老人数给予1000元/人/年的运营补助,2022年共发放运营补助26万元。完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计划完成1个安宁疗护病区及20%基层卫生院安宁疗护病床建设,市财政给予每床3万元建设补贴。合力推动“送医送养”入户到家,委托6家养老机构,为全市3000余名长护险1—3级轻中度失能的独居、高龄、家庭困难老人提供每月4—8工时免费生活照料。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29万余工单,补助经费合计665万元。

三是开展“暖心”服务,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失能人员有保障、护理产业得发展、长护基金可持续的长护险制度,切实减轻失能家庭负担,提升失能老人生活质量。市财政按全市居民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给予城乡居民参保人员长护险补助,特殊群体、困难人员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同时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员退休后长护险用人单位缴费部分由市财政承担。2018—2022年义乌市财政累计落实长护险补助1.87亿元,占长护险收入的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