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温岭市财政局紧紧围绕“森林温岭”建设目标,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大力支持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 着力塑造“林在城中、居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森林风貌。温岭市先后获得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省绿化造林先进县、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先进县、省园林城市、省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积极“护绿”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理念,在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强化资金保障,一手筑牢森林“防火线”,一手狠抓森林病虫害防控。2021—2022年投入520万元建设蓄水桶284个,2023年安排610万元用于护林员经费保障、蓄水桶配备、护林员防火装备购置等,计划到2025年新增蓄水桶689只。安排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奖补资金3000万元,用于松材线虫病药物防治、枯死松树清理和检疫执法等,筑牢森林安全屏障。目前,全市林地面积51.63万亩,林木蓄积14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3.48%。
持续“增绿” 推进国土添绿添景
落实《温岭市“百村绿化”行动实施方案》《温岭市城区周边山体绿化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安排各项国土绿化项目经费6600万元,计划分5年完成全市579个行政村的村庄绿化、城区周边毁林地复绿和彩色森林建设。围绕“森林温岭”建设,实施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等一批生态建设和修复项目,持续推进国土绿化。2022年完成省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面积6100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8600亩,城区周边彩色森林建设7900亩;推进“百村绿化”和“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建设绿化村庄119个。
倡导“爱绿” 厚植生态文化底蕴
全面实施古树古村落等保护行动,2022年安排资金65万元,对全市名木古树、森林古道、天然林等进行修复,新建成小明因古树群文化公园,并设立全省首个古树名木保护公益诉讼实践基地。持续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凝聚起生态文明建设共识和合力,助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据统计,今年植树节活动期间全市共有1万多人参加义务植树,种植各类树种3万余株,预计可增加年碳汇量约为36万公斤。
深化“活绿” 激活产业发展优势
围绕“绿色富民”理念,鼓励把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增强林业产业发展实力, 如投入50万元支持方山云雾山庄引进全市第一套茶叶紧压茶压制设备、茶叶全自动包装流水线, 预计新增年产量1吨。同时,创新“森林旅游+N”模式,探索人民健康与林业、旅游、休闲相融合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如支持仰天湖休闲山庄依托仰天湖茶场,打造集品茶休闲、绿色康养、文化娱乐、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养生度假地,引发游玩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