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永康市财政局全力保障科普体系建设,支持打造科普阵地、擦亮科普品牌、汇聚科普资源,形成覆盖全域、面向全员的科普新格局。永康市跻身2021年全国创新百强县前十,成功获评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市。
夯实阵地建设 真财实招助推科普全域化
着力构建以城区为中心、镇为重点、村为主阵地的全域科普体系,为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搭阵地、夯基础。2021—2022年,累计安排资金359万元,鼓励科普公共设施建设,对科普设施建设单位按投资规模给予1—20万元不等的补助;对获评省、市、县级科普示范单位的,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1.5万元补助;对征集特色科普资源的,给予最高10万元的单项补助。截至目前,市属中小学科技活动室覆盖率达60%以上,乡镇街道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配备率100%,全市创建科普中国e站34个、省市级科普基地80家。
提升服务效能 多线推进打响科普品牌化
2021—2022年,累计安排资金379万元,支持全市科教基地加强科普服务提供能力、提升科普服务质量,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科普宣教模式。安排资金111万元,为科普“三下乡”活动提供有力资金保障,2022年共举办活动32场,发放资料8000多余份,惠及基层群众2万多人;聚焦提升青少年科普素养,协同科协、教育等部门支持开展288场科普服务进校园、150场学生进科普基地活动;推进“互联网+科普”深度融合,支持科普媒体栏目增设,助力打造“科普之窗”“科普之声”“科普永康”等科普宣传品牌,实现立体式精准传播。
打造融合平台 双向统筹实现科技资源科普化
统筹财政资金,支持打造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二合一”平台,整合科技资源,实现科普科创融合发展。分别安排资金2400万元、1850万元、606万元,支持建成永康五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永康智能门(锁)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以及14家省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每年安排资金135万元,开展科技资源对接宣传;安排资金360万元,用于工业企业研发培训指导服务,通过支持科普进企、科技架桥等助推企业实现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产品迭代升级。2022年,累计助力成果转化超200亿元,惠及企业1579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