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素有“中国紫菜之乡”之称,紫菜产业占据国内总产量的“半壁江山”。近年来,苍南县财政局以保障紫菜养殖业设施改造、更新、提升为抓手,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全面支持紫菜产业传承发展。2023年,该县紫菜养殖面积5.8万亩,全产业链产值10亿元,惠及农户1512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一是建设高标准育苗基地,实现紫菜种业振兴。发挥育苗产业优势,加强紫菜育苗生产装备及设施的改进及配套技术体系的推广,积极谋划区域协调财政专项激励项目,统筹整合各类资金5200万元,推进建设6个占地共58亩,集种苗组培、立体栽培架、自动补给系统、智能补光、海水肥力监测等于一体的智慧化紫菜育苗基地,育苗总量达8.5万亩,占现有育苗量50%。同时,引进“浙东1号”坛紫菜新品种,不断提升紫菜品质,提高紫菜育苗养殖效益,打造种苗“金字招牌”。
二是推行玻璃钢插杆替代,实现绿色生态养殖。强化生态养殖建设,积极争取省级乡村振兴紫菜产业项目和区域协调专项激励项目资金的支持,累计统筹资金8251万元,推进紫菜养殖区废弃毛竹清理和玻璃钢插杆整村整治,累计推进大渔湾中墩、王家山、南行街等5个村3850排玻璃钢插杆。积极招引新能源、生物燃料等企业,合作开发紫菜废弃毛竹再利用项目,实现绿色生态养殖。
三是打造精加工产业园区,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推进总投资2.5亿元的紫菜精加工产业园区建设,打造集紫菜精加工、技术研发、仓储冷链、大数据等功能于一体,建筑面积达7.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推动紫菜产业发展提档升级。目前,浙江星仔岛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苍南海之佳水产品有限公司等10余家知名企业已签订入驻意向协议书。在此基础上,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和休闲体验拓展,做深紫菜“产业+”文章。
四是打造高辨识集体商标,提高产品市场热度。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公用品牌宣传、品牌体系建立,着力打造“苍农一品”“官山岛”“沿浦湾”等区域品牌,成功注册“苍南紫菜”集体商标,进一步提升苍南紫菜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出台费用优惠、金融质押、兜底保障等政策,“苍南紫菜”商标专项集体金融质押金额达2亿元,紫菜养殖市场收购价低于1.6元/斤将由苍南保险行业提供兜底保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