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义乌市财政局坚持将科技创新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全力打造“政策链—主体链—生态链”协同发力的科创体系,以“硬核政策”为“创新义乌”建设注入强劲动能。2024年累计兑现科技发展扶持资金1.1亿元,全年科技支出超12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18.7%,义乌赢得金华地区首个“科技创新鼎”。
一是铸牢“政策链”,梯度培育激活创新引擎。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的四阶“政策链”,靶向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按认定层级奖励10—200万元。鼓励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对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的企业,分级奖励30—100万元。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组建省技术创新中心,推动产业协同创新。2024年,全市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43家,通过专家评审高新技术企业187家,其中新申报70家,科创主体“雁阵”加速成型。
二是激活“主体链”,多维发力汲引人才活水。聚焦科创人才队伍建设,以“主体链”串联产业端与人才端。实施多层次人才激励政策,对省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奖励500万元;对“百博入企”考核优秀者最高奖励10万元;对聘用海外工程师1年以上的企业,按实际支付年薪的50%给予补助。协同教育部门开辟电商高新企业技术骨干子女入学“绿色通道”,有效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目前全市已引进省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个、海外工程师2名、科创型高端人才13名,形成了“以产聚才、以才促创”的良性循环。
三是构建“生态链”,筑巢引凤打造科创高地。全域布局浙中科创走廊、义乌科技城、光电创新城“一廊两城”科创矩阵,构建从实验室到产业园的全覆盖“生态链”。对首次认定的金华市级、省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给予100万、500万、1000万元奖励,对省级、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奖励最高200万元,对众创空间按认定层级支持5—10万元。截至目前,华灿光电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实验室、浙四医院省肺癌精准诊疗实验室获评全省重点实验室;全市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科创平台体系日趋完善,企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宽。